
硬盤有固態硬盤(SSD 盤,新式硬盤)、機械硬盤(HDD 傳統硬盤)、混合硬盤(HHD 一塊基于傳統機械硬盤誕生出來的新硬盤)。SSD采用閃存顆粒來存儲,HDD采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盤(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盤和閃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盤。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
?
我們購買硬盤時會發現,硬盤實際的容量會比參數標注的小,例如購買3TB硬盤使用時,點擊電腦屬性查看硬盤容量,發現容量僅2.72TB,與3TB容量相差0.28TB之多,等于不見一半多的500GB硬盤。這不是騙人么?
硬盤容量涉及十進制和二進制算法之間的換算。其中硬盤廠商為了便于計算采用十進制算法,而電腦則采用二進制算法,它們之間需要進行轉換計算。
硬盤廠商十進制計算:
3000GB=3000,000MB=3000,000,000KB=3000,000,000,000Byte
操作系統二進制計算:
3000GB=3072,000MB=3,145,728,000KB=3,221,225,472,000Byte
1GB的實際字節(Byte)計算:
1GB=1024MB*1024KB*1024Byte=1,073,741,824Byte
那么3000GB實際容量:
3000,000,000,000Byte/(1024MB*1024KB*1024Byte)=2793.97GB
為何3TB硬盤的實際容量為2794.39GB,那是因為硬盤廠商在實際制作中,盤片會剩余多出0.1-1GB容量,因此要比2793.97GB的實際容量稍**息就越多。因此,在硬盤總容量相同的情況下,要優先選購碟片少的硬盤。
很多用戶經常會對硬盤容量的大小感到迷惑,為什么標稱的容量與計算機中實際顯示的大小不同呢?這主要是由于換算單位不標準、不統一造成的。目前有以1MB=1024KB來標稱的,也有以1MB=1000KB來標稱的,因此就出現了容量不一致的情況。
② 轉速
硬盤轉速(Rotation Speed)對硬盤的數據傳輸率有直接的影響,轉速是硬盤內部傳輸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區別硬盤檔次的重要標志。從理論上說,轉速越快越好,因為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從而可以提高在硬盤上的讀/寫速度。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轉速提高的同時,硬盤的發熱量也會增加,它的穩定性就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今主流硬盤的轉速多為5400rpm(轉/分鐘)、7200rpm和10000rpm。7200rpm的硬盤已經成為主流。
?、?緩存
緩存(Cache)是硬盤與外部總線交換數據的場所。簡單地說,硬盤上的緩存容量是越大越好,大容量的緩存對提高硬盤速度很有好處,目前市面上的硬盤緩存容量通常為2MB~8MB。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指的是硬盤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平均尋道時間越短硬盤速度越快。平均尋道時間一般在5ms~13ms之間,大于10ms的硬盤不宜購買。
?、?硬盤的數據傳輸率
硬盤的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fer Rate)又稱吞吐率,表示在磁頭定位后,硬盤讀或寫數據的速度。
?、?連續無故障時間
連續無故障時間(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是指硬盤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一般硬盤的MTBF至少在3萬小時或4萬小時。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盤的公司網站中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