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在所有行業均有應用,特別是在汽車行業、車身制造及金屬和木材加工行業。這些行業越來越需要提高生產方式的經濟效益,換言之,必須在經濟上切實可行。在批量生產規模不斷縮減的時代,生產過程需要具備更大的靈活性: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制定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生產步驟時,都要盡量高效、經濟;未來的目標是實現工人和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始終靈活協作。
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協作:種,安全受監控停止。在此情況下,如果工人進入共享工作空間,機器人便會停機,一旦工人離開共享工作空間,機器人便會重新啟動。種,人工控制。機器人的運動由工人進行控制。第三種,速度和距離監控。在這種類型中,機器人防止人機接觸,實現方式為,當機器人和工人互相靠近時,機器人降低速度,然后當雙方互相離開時,再次提高速度。第四種,壓強和力度限制,這種類型日益成為關注焦點,并且投入實踐。在這種類型中,通過技術手段將工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接觸力限制在無害水平。因此壓強和力度限制日益成為人機協作安全實施的重要趨勢。但是采用上述前三種協作類型的傳統工業機器人還會繼續存在。
那么,什么是首要考慮因素呢?
那當然是安全。研究項目中掌握的生物機械學限值指明了與人體接觸時允許施加多大的壓力或力。這些限制取決于所述的身體部位。您可在DGUV信息中查詢這些限值,此外這些限值也已整合到國際標準中。作為安全功能的組成部分,控制部件顯然亦須滿足標準要求。
五軸雙臂機械手模仿人的動作,兩只機械臂同時運轉,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成本降到最低,而且安全系數也很高。
部分轉載于:中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