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煤炭可選性的因素
煤炭的可選性與煤炭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對精煤的質量要求和重選的方法等因素相關。
1、煤炭本身的固有性質
在事物的發展中,其內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選煤而言,煤炭的粒度組成和密度組成將直接影響其可選性。在分選加工過程中,即使技術條件完全相同,但煤炭性質不同,分選結果可能相差很大。可選性好的煤,能獲得低灰分的精煤,產率也高;相反,可選性差的煤,難以獲得低灰分、高產率的精煤,分選效果也不好。
2、精煤的質量要求
分選的難易與產品質量要求有較大的關系,將隨著精煤灰分要求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原是難選的煤,在提高精煤的灰分時,可以變得比較易選;而原是易選的煤,由于過分降低精煤灰分而變得難選。如果對精煤的灰分要求和煤炭的灰分相同,沒有什么難度。
3、分選密度
分選密度越高,越易選,可選性好;分選密度越低,越難選,可選性差。而分選密度的高低,決定了精煤產率和中尾煤產率的高低。理論分選密度對可選性的影響,實質上是精煤理論產率和中尾煤理論產率對可選性的影響。
4、選煤方法
同一種煤炭,精煤灰分要求也相同,如果采用的分選工藝不同,其可選性難易程度是不相同的。在重選工藝中,重介質選煤法是目前最佳的一種選煤法,其次是跳汰選煤,槽選法則比較差一些。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如果采用重介選,可能沒有什么難度,用跳汰選能達到一定期望值,而用槽選法可能變得難以得到合格的產品。因此,在評定煤炭的可選性等級時,要提出采用了什么樣的分選方法,不然談論可選性就失去了意義。我國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是以中等水平的跳汰選煤法為標準的,即煤炭在用跳汰選煤法進行分選時,獲得合格質量的可能性和難易程度。
二、煤炭可選性評定方法
1、中煤含量法
這種方法最先在德國使用,后來在蘇聯、英國也廣泛使用。但各國根據自己國家的煤質情況,對中間煤的密度級范圍都作了相應的調整。它以1.5~2.0g/cm3密度級煤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比, 作為評定可選性等級的指標。
中煤含量法簡單、直觀。它的依據是中間煤量越多,其對輕、重產品的污染就越嚴重。但因其籠統地硬性規定了一個密度范圍,而段有考慮對產品質量要求,因此,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分選時難易程度,精確性比較低,一般僅用于粗略地估計煤炭的可選性。
2、分選密度±0.1含量法
分選密度±0.1含量法是美國人勃特首先提出來的,他將煤炭中大于分選密度0.1和小于分選密度0.1范圍內的煤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數,作為評定可選性的指標。分選密度±0.1含量越小,煤越易選。注意用δ±0.1含量法評定煤炭可選性,是指在某一精煤灰分時的可選性。精煤灰分由用戶提出或按有關資料假定一個或幾個。這種方法有它的優越性,它充分考慮了產品質量、選煤方法及密度組成對可選性的影響,解決了對于同一種煤炭用不同分選密度分選時,可選性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
3、密度曲線正切法
密度曲線正切法是用密度曲線上某一點的切線與橫座標軸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這種煤炭在該分選密度的可選性。
4、可選性指數法
可選性指數法不同于前面三種評定方法,該法與分選密度無關,而考慮的是累計灰分量分布率。累計灰分量分布率是指某一密度級的累計產率乘以該密度級的累計灰分,然后再除以煤炭的灰分量。
由此可見,煤炭可選性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選煤廠要對煤炭可選性進行正確的評定,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選煤工藝流程,提高選煤的工作效率。如果您有選煤設備方面的需求,歡迎咨詢紅星機器客服熱線:0371-67772626。
紅星機器廠:www.hxjq.com.cn